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675|回复: 0

论人性本善与本恶

[复制链接]

193

主题

64

回帖

1005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005
发表于 2025-2-19 04:27:3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人之初,性本善还是性本恶,这是一个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。

从人们出生后的种种表现来看,似乎“性本恶”有一定的依据。婴儿呱呱坠地时,便开始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。这一哭闹,便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操劳,从夜晚的喂奶到白天换尿布,父母们毫无怨言却又疲惫不堪。这像是一种本能的自私自利的表现,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,全然不顾及他人的劳累,似乎人性最初就带着一种原始的“恶”。随着成长,孩子开始学习各种社会规则,他们并不是天然地就懂得遵守规则,而是需要后天的教育与引导。

然而,若认为“性本善”也不无道理。孩子出生时犹如一张白纸,他们对世界的感知是纯真的。在他们的心中,最初的喜怒哀乐都是那么纯粹。婴儿会对着亲人的笑脸露出无邪的笑容,那笑容里没有丝毫杂质,仿佛是对世间美好的本能回应。而成长过程中,尽管他们不断学习各种规则并逐渐受到社会规则向善的要求,但这种对社会善的要求的接受,也可以理解为是在其本性的善良基础上的升华。例如,许多孩子在未经教导时,看到受伤的小动物会露出同情的神色,想要去帮助它们,这难道不是一种本善的体现吗?

从社会的构建来看,之所以一直要强调社会规则向善的要求,正是因为认识到人性是复杂的。人性既有需要约束的本能冲动,又有善念的种子。如果没有社会规则的引导,仅靠人性,世界可能会陷入混乱。但若没有人性本善的基础,那么社会规则的向善也无从谈起,因为没有善良的种子,又何来良善成长的土壤呢?

在人生成长的旅途中,无论是从幼年时期的懵懂到成年的理智,还是在面临各种诱惑与抉择时的表现,都反映出人性善恶的博弈。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克制自己的坏脾气、坏习惯,这是对社会规则约束的遵循,也是在发掘和发扬内心深处的善。无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,都不是绝对的正确,在人性的长河中,二者相互交织,并且在社会规则的塑造和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升下,不断向着和谐、善良的方向发展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诺笈云数据提供计算服务 | 贾姓家谱文化研究院 ( 晋ICP备20003935号 )

GMT+8, 2025-5-3 01:11 , Processed in 0.096919 second(s), 15 queries , APCu On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